|
|
“聽黨話、感黨恩、跟黨走——天津市音樂、美術、書法、攝影、民間藝術網絡主題作品展”之攝影專項展 | ||
|
||
序 言 為隆重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9周年,回顧中國共產黨99年來走過的光輝歷程,謳歌建黨以來的光輝業績和偉大成就,我會特舉辦“聽黨話、感黨恩、跟黨走——天津市音樂、美術、書法、攝影、民間藝術網絡主題作品展”。此展得到了全市各界的支持和響應,共收到音樂、美術、書法、攝影和民間藝術作品千余件。經專家評審后,先將甄選出的優秀作品根據不同藝術門類進行網絡專項展出。 “聽黨話、感黨恩、跟黨走——天津市音樂、美術、書法、攝影、民間藝術網絡主題作品展”之攝影專項展。展覽自征稿以來,全市攝影家和攝影愛好者圍繞主題、積極創作,把人民群眾的幸福生活和愛黨、愛國、愛人民的情懷蘊涵在藝術創作之中。報送的作品緊扣時代脈搏、形式多樣、題材廣泛,謳歌了黨的豐功偉績,抒發了津城兒女對黨的赤誠情懷和無限熱愛。 作 品 選 登 《火紅的年代》攝影:于培福 《直播》攝影:張寶海 《社區黨課》攝影:司秉慶 -------- 《國家海洋博物館》攝影:商超 座落在濱海旅游區的國家海洋博物館,是我國首座國家級、綜合性、公益性的海洋博物館,國家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、海洋科技交流平臺和標志性文化設施。自開放以來吸引了眾多游客,成為天津濱海又一個網紅打卡地。 《永不言敗》攝影:楊戈 -------- 《英雄歸來》攝影:沈岳 2020年3月17日,天津市支援湖北13支醫療隊中的7支738名隊員,順利完成支援武漢的工作凱旋回津。醫療隊中最早的于1月26日從天津出發支援湖北,至3月17日返津時,醫務人員們已經在前線奮戰了整整52天。 《歷練》攝影:暴珂 《寧河新貌》攝影:任永利 《悄悄話》攝影:李建新 -------- 《風雪前行》攝影:李洪濤 2020年是一個特殊的年份,一場疫情席卷全球,中國戰疫首先打響,此組作品拍攝于天津濱海新區塘沽。 《油田夜色美》攝影:王洪峰 《好日子》攝影:金鑫 《疫情下的獨行》攝影:高峰 -------- 《復工見聞》攝影:房玉豐 攝于南開淺水灣工地。 《凱旋歸來》攝影:孫維善 《永不褪色的紅色老兵》攝影:魏兵 -------- 《警民攜手 共克時艱》攝影:王志方 公安民警在抗疫期間與社區工作者和志愿者并肩作戰,為打贏抗擊疫情阻擊戰貢獻力量。 《遣返》攝影:蘇振強 《智慧的海洋》攝影:趙殿俊 《傳承》攝影:郭玉玲 《鄉村振興》攝影:商超 《最高禮遇迎英雄凱旋》攝影:王志方 -------- 《再見棚戶區 你好還遷房》攝影:沈岳 截至2019年末,本市基本完成市區147.33萬平方米棚戶區改造任務,大約有6.24萬戶棚戶區居民圓夢新居。 《山村廚藝賽》攝影:劉光輝 -------- 《歷史鉤沉》攝影:齊在發 中國銀行股份有限公司天津市分行成立于1912年,歷史文化底蘊豐厚。讓歷史檔案活起來,把優秀文化傳下去,天津中行邀請專家對海量行史文物進行挖掘、整理,透過歷史變遷,合力開創嶄新篇章。 《“和平夜話”進萬家》攝影:李鵬 《風雨后》攝影:孫少華 -------- 《最可愛的人》攝影:趙素然 2020年4月拍攝于天津市醫科大學腫瘤醫院,記錄了白衣戰士從抗疫前線歸來的場面。 《留住豐收的喜悅》攝影:宋樹強 《風雪一線》攝影:王清 -------- 《昆緯路一小換新顏》攝影:白文起 為了給孩子們提供體育健身的空間,昆緯路第一小學拆除了建于六十年代的舊教學樓改建成新的操場。 《黨的政策到山村》攝影:秦小蕓 《抗疫第一線》攝影:孫家旺 六七十年代爺爺住過的土磚結構瓦房子。 八九十年代爸爸住過的磚混結構的房子。 2000年過后我住進了磚混結構的樓房。 如今我的孩子喬遷到框架結構的漂亮大樓,一城風景盡收眼底。 《四代居》攝影:田慶余 《社火》攝影:李慶博 -------- 《為黨獻禮·地鐵建設首鋪》攝影:任志偉 2020年7月1日天津地鐵10號線工程正式進入鋪軌施工的重要節點日,地鐵建設者在施工一線舉行了“黨徽閃耀 誓詞銘心 奮力前行”主題黨日活動,面對鮮紅的黨旗,重溫誓詞,莊嚴宣誓,用獨特的方式為黨的生日獻禮。 《我們平安回來啦!》攝影:薛瑩 -------- 《快遞小哥的“春夏秋冬”》攝影:沈岳 “快遞小哥”這個新興行業逐漸被我們熟知。每天讓我們足不出戶享受美食之樂,他們是城市里熟悉的陌生人。 《復課第一天》攝影:田慶余 -------- 《春暖花開時 又聞讀書聲》攝影:王英浩 2020年4月20日,天津市南開區19所中學初中、普通高中畢業年級學生按照全市統一部署,重返校園。孩子們在做好個人防護的基礎上倍加珍惜光陰,努力讀書、刻苦學習。 《滑出美景》攝影:劉玉華 《朝陽里的幸福生活》攝影:殷亞輝 版權歸天津攝協所有 轉載請注明出處 |
|
|